众所周知,现有的VOCs治理技术众多,但从层面,目前仅出台了《吸附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26-2013)和《催化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27-2013),仅对活性炭吸附和催化燃烧法的治理工程做了相应的技术要求,而对于蓄热燃烧处理VOCs
的治理技术尚缺乏,不过前几日,生环部发布《蓄热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蓄热燃烧技术主要用于各种固定源VOCs 的净化,是目前国内外VOCs 治理的主要技术之一,应用范围广。据统计,目前我国所使用的VOCs
治理工艺设备中,蓄热燃烧设备超过300 套,并还在呈上升趋势。一般来说,RTO
适用于废气排放浓度较高的行业,如汽车制造、化工、工业涂装、制药等,但对于废气排放浓度较低的行业来说,废气经过适当浓缩后,亦可进入RTO
进行处理。 一般而言,环保公司对需RTO技术治理的废气因在方案设计阶段前获取/理清如下参数/条件: a)废气风量(正常值、大值、小值); b)废气温度(正常值、大值、小值); c)废气压力、湿度、含氧量; d)废气中VOCs 组分及浓度(正常值、大值、小值); e)废气中颗粒物浓度; f)产生污染物设备情况及工作制度; g)废气排放方式(连续、间歇、波动周期)。 如下几类工况废气应不用/慎用RTO技术 1)进入蓄热燃烧装置的有机物浓度应高于其爆炸极限下限的25 %; 由于有机废气的易燃性和存在爆炸的危险性,在有机废气的治理中安全性是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在《吸附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26-2013)、《催化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27-2013)等规范中对进入治理设备的有机物浓度一般规定为控制在其爆炸极限下限的25%以下,在该浓度以下已经留出了较大的余量,一般认为是安全的。超过25%,如仍选择RTO技术,可考虑进行稀释等处理。 2)易反应、易聚合的有机物不宜采用蓄热燃烧法处理; 比如当废气中以易自聚物质(苯乙烯)为主时,会发生自聚现象,产生高沸点交联物质,造成蓄热体堵塞、性能下降和RTO 系统压降上升,故在此建议此类废气不宜利用蓄热燃烧法进行处理。 3)进入蓄热燃烧装置的废气中颗粒物浓度应低于5 mg/m3,含有焦油、漆雾等黏性物质时应从严控制; 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废气中粉尘的含量低于10mg/m3 时不会对蓄热体造成明显的影响,前期调研表明,经过过滤处理后,粉尘浓度一般低于5mg/m3。 4)进入蓄热燃烧装置的废气流量、温度、压力和污染物浓度不宜出现较大波动; 当废气浓度、流量和温度出现波动时,容易造成燃烧“熄火”,从而影响净化效率;如果温度过高或浓度过高,则会引起燃烧室过热,从而产生安全隐患。因此规定进入蓄热燃烧的废气应是连续而稳定的生产工艺所产生,废气浓度、流量和温度不应出现大的波动。
方形水旋式净化塔
沸石转轮浓缩吸附装置
RCO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
RCO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
活性炭吸附脱附+催化燃烧
蓄热式RTO焚烧炉
UV光解+活性炭吸附
沸石转轮浓缩吸附装置
蓄热式RTO焚烧炉
沸石转轮浓缩吸附装置